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展覽業
發布日期:2012-11-15 瀏覽:2123
展覽業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歷程。中國展覽業的發展更是深刻地記錄著中國政治和經濟的變遷。1951年3月,在新中國成立不到一年半的時候,我國首次參加了“萊比錫春季博覽會”,這標志著新中國展覽業發展的開端。1953年,中國貿促會剛剛成立一年,就受政府委托,負責接待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工業展覽會”,這是我國建國后接待的第一個來華展覽會。從此以后,直至1980年前后的近30年,是中國展覽業發展的起步期。這一時期的出國展覽由中國貿促會代表國家主辦,不論是舉辦單獨展覽會還是參加國際博覽會,均以宣傳新中國建設成就為主要目的。1951-1985年的34年間,中國貿促會共舉辦427個出國展覽。這一時期中國展覽業主要是接待外國舉辦的單獨華展覽會。1953-1978年的25年間,我國共接待了112個外國單獨來華展覽會。這一時期中國展覽業不論是出國展覽還是來華展覽,均作為配合新中國政府外交政策的手段,在促進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沖破當時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的企圖,宣傳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歷史作用。總體來看,這一階段作為中國展覽業的起步時期,展覽會數量少,組織水平和專業化程度還處于初級階段,把展覽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的經營意識尚未形成,展覽會從嚴格意義上講大都不具備現代貿易展覽會的特征。
從1980年前后的至21世紀20年代前后的30多年,中國展覽業將經歷其第二個發展時期,即蓬勃發展時期。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展覽業迎來了大變革和大發展時期。1978年,中國貿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十二國農業機械展覽會”,這是建國以來中國首次舉辦國際博覽會,標志著中國展覽業由起步期的“單國展覽時期”向蓬勃發展階段的“國際展覽時期”過渡。1984年,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建成,成為北京20世紀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與此同時,出國展覽也經歷了重大的變革,其標志性的事件是中國貿促會1986年參加瑞士“巴塞爾樣品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中國首次采取了以展覽為手段,以貿易成交和銷售為主要目的的攤位式展覽形式,改變了以往以宣傳成就為主的展貿分離的整體式展出方式,展覽的貿易性、專業性大大加強,從而使中國展覽業開始與現代國際展覽業接軌。這次展覽,在中國出國展覽業的階段性發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從1851年英國“萬國工業大展覽會”到1951年新中國展覽業起步,我國現代展覽業滯后于世界展覽業整整一個世紀。但中國展覽業在經歷了約30年的起步階段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間,以加速度的發展迎來了今天欣欣向榮的局面。展覽會的主辦單位從起步階段的一、兩家發展到今天的二百多家,從單一的政府或具有政府色彩的部門主辦展覽發展到政府、各民間商協會、外貿公司、工貿公司、國營和私營展覽公司、中外合資展覽公司以及外國展覽公司等多層次、多渠道辦展的新格局。據不完全統計,僅1998年我國90多家辦展單位到50多個國家舉辦經貿展覽會和參加國際博覽會400多個,相當于起步階段34年出國展覽數量的總和;1998年在中國境內舉辦的較有規模的經濟貿易展覽會共有600多個,是起步階段25年來華展覽數量總和的3倍。從展覽設施的建設看,全國各地展覽館的建筑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即將竣工的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總面積達46.8萬平方米,將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多功能、現代化、高標準、綜合性國際會展中心之一。上海市政府與德國、英國合作正在浦東興建的大型現代化展覽館更是后來居上,規劃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僅展覽場館就將分期建成25萬平方米,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展覽館。北京、廣州、深圳、青島、武漢等城市也正在規劃和興建大型現代化展館。從展覽的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來看,在北京、上海、大連、珠海等城市正在涌現出諸如“國際防織機械博覽會”、“國際機床展覽會”、“國際汽車展覽會”、“大連時裝博覽會”、“珠海航空博覽會”等一批在亞洲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影響的知名品牌專業化國際博覽會。中外合作辦展也屢結碩果,繼中國國際展覽公司同德國法蘭克福展覽公司在北京成功合作舉辦了“中國衛生潔具、供暖及空調設備展覽會”(ISHCHINA)和“中國汽車配件展覽會”(AUTOMECHANIKACHINA)后,雙方又同上海市貿促分會合作,舉辦了“上海國際消費品博覽會”(AMBIENTESHANGHAI)。繼中國貿促會9次代表國家參加世界博覽會后,中國政府獨立舉辦了本世紀最后一個A1類專業世界博覽會明園藝世博會,有67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6個國際組織參加展出。更令人可喜的是,作為中國最大電視新聞媒體的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一個常年的全新專題欄目“中國展會”。展覽業在一個國家級電視臺以常年專題欄目出現,這在世界大眾傳媒中都是少見的。我們同樣欣喜地看到,一些城市的政府將展覽業作為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列入城市建設規劃和經濟發展藍圖,創建會展名城,以展揚名,以展會商,以展聚財,以展興市。
中國展覽業的大發展期,也正是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時期,因而存在著與現代國際展覽業不接軌的種種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目前中國展覽實行的是項目審批制,形成了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到行業主管部門的多層次、多渠道審批格局。政府作為展覽的管理和審批部門以及展覽館的投資主體,對展覽行業為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在多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審批體制的影響下,中國展覽業尚未形成行業行為的自律機制,展覽會的自身經濟規律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出現了不規范的市場競爭,展覽會重復現象嚴重,檔次和規模難以提高和擴大,從而影響了展覽會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發揮。
(二)中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展覽業在各地區的不平衡發展。一些城市對本地區在全國展覽業的定位和本地區展覽業的發展方向上存在較模糊的認識,一些欠發達地區為趕超較發達地區展覽業的發展速度,制定的展覽業發展戰略目標與本地經濟發展相脫節,因而在展覽場館等設施的建設上與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展館的利用處于不飽和狀態,展館的巨大投資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在制定展覽項目時,盲目追求展覽數量,缺乏對本地經濟結構、市場資源等的分析研究,對培育本地展覽市場缺乏長遠考慮,沒有形成長線展覽項目,也不能體現出自身的特色與優勢。
(三)中國展覽業因起步較晚,展覽會組織者十分重視對參展商的組織,而往往忽視對展覽會專業觀眾和購買商的組織,缺乏對展覽買方市場的培育,且參展商和觀眾的跨區域性和國際性程度較低,致使展覽會不能充分發揮區域性和國際性的影響力,也影響了展覽業發展的強勁勢頭。
(四)缺乏對展覽理論及運作方式的研究,對展覽從業人員的專業培訓不到位,因而達不到展覽會市場運作的規范化。
中國展覽業正處在階段性發展時期,在短短的十多年間,取得了同中國整體經濟一樣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中國展覽業要步入其歷史進程中的第三個階段,即后發展階段,或稱成熟階段,還需再經歷一次或幾次歷史性變革。我認為,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改革和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為走向新世紀的中國展覽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只要我們把握時機,結合中國國情,有鑒別地學習歐美等展覽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再用20年的時間,就有可能在21世紀的20年代前后,完成中國展覽業從第二階段的發展期向第三階段成熟期的轉變。
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中國展覽業今后的發展方向,為本世紀中國展覽業的繁榮作好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對于中國展覽業今后的發展,我們提出幾點意見,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
第一,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展經驗,實現中國展覽業的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和品牌化。
中國展覽業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真正實現展覽會的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品牌化,這是中國展覽業的發展方向。在歐美等展覽業發達國家舉辦的展覽會平均30%面向的是全球市場,70%面向的是洲際區域性市場和本國市場。從發達國家的展覽會發展趨勢來看,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曾一度享有盛譽的綜合性展覽會的影響力也呈下降趨勢。展覽會的規模和品牌效益造就了一批實力強勁的展覽公司和國際展覽集團。相比之下,我國展覽會在上述“四化”的發展中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有關資料表明,我國面積在2萬平方米以上、國際參展比例在30%以上的國際展覽會每年僅有20個左右,從而使中國展覽業的總體水平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不相適應。因此,提高我國展覽會的“四化”水平是當前我們展覽界面臨的緊迫任務,任重而道遠。
第二,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增強我國展覽業的競爭能力。
當前世界經濟中出現了新一輪的兼并、合并浪潮,通過強強聯合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在國際展覽業中也出現了類似的勢頭,或以股份合作,或以品牌聯合,或建立代理關系,實現優勢互補,相得益彰。比如英國的MillerFreeman展覽公司與意大利的FieraMilano展覽公司的合股經營,德國慕尼黑展覽公司與中國國際展覽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京慕國際展覽公司”,法蘭克福、科隆等展覽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地開展的多項成功的合作。中國展覽業的也應順應這種發展趨勢,通過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展覽集團,進而帶動和增強我國展覽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同時也應鼓勵展覽中心城市加強交流與合作,規劃展覽的專業項目分布,聯合起來培育各具特色的名牌展覽項目,促進共同發展。展覽業還要與產業部門聯合,發揮行業優勢,創立專業性名牌展覽,創造規模效益。展覽業也應加強同海關、商檢、旅游、媒體等相關部門的聯合,通過合作的方式促進產業互動。
第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展覽業。
根據我國展覽業的發展狀況和地域特點,我們可以借鑒歐美國家展覽業的發展模式,有意識地培育幾個展覽中心城市,帶動全國展覽業的發展。中心城市以及沿海、沿邊大城市可以向國際化展覽城市的方向發展。內地區域大城市要立足于國內大市場,發揮區域中心優勢,開展橫向交流與合作,爭創區域性展覽名城,逐步擴大影響。各城市在發展展覽業和規劃展館時,要充分考慮本地區的產業優勢、城市環境、經濟結構等多種因素,因地制宜,作出科學的分析,不能盲目趨前。
第四,加強對展覽業規范化管理,實現行業自律。
目前我國展覽業還處于發展階段,需要政府部門在宏觀上加強調控。但隨著展覽業的發展,市場規律對于展覽業的作用會日益增大,政府應有意識地引導展覽業實行行業自律,減少對展覽行為的微觀干預,逐漸將目前的展覽項目審批制過渡到協調制;辦展主體及其運作方式也要相應減少政府色彩,將展覽業真正納入市場經濟的軌道。為此,我們倡導和呼吁在全國范圍內成立展覽協會,通過行業規范化管理來理順展覽業的關系,加強展覽業內部的交流與合作,協調展覽活動,使展覽業真正走入市場。在政府部門、中介組織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促進我國展覽業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
中國的展覽業歷經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正處在一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我想借用國際博覽會聯盟主席布萊恩蒙哥馬利先生的一句話,他說:“亞太地區在崛起已是長時間的熱門話題,這一地區的中國、印度和俄羅斯正在極大地改變其國家經濟結構,這些國家作為世界的新經濟體,代表了貿易博覽會在世界經濟中的新方向。”只要我們抓住機遇,把握和順應展覽業的發展規律,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展覽業的發展道路,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我們就一定能夠在21世紀創造中國展覽業的美好未來。
世界500強選擇我們的理由
展覽設計搭建服務熱線:400-6179-888-
官方搭建商
多屆進博會搭建商;第一屆進博會搭建項目與搭建面積居行業首位
-
40萬+
海內外項目搭建面積超過40萬平,場館100余座,搭建項目數與面積總量在展覽設計搭建領域一騎絕塵
-
106個國家
服務網絡覆蓋全球106個國家,602個城市,與亞洲,歐洲,北美等200余家主辦場館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
100位+
擁有100位業界設計師, 服務超過70%的世界五百強及400余家政府機構,榮獲設計類獎項60余
-
一站服務
一站式展臺設計策劃運營,多角度為展會營銷賦能,打通全產業鏈,提供一站式設計搭建服務體驗